首页 如水资讯文章正文

【聚焦如水教研集备】如水船长带领:如何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如水资讯 2025年09月28日 09:37 6 admin

秋意还未浓透,午后有些燥热的阳光穿过百叶窗,落在如水教研室的一张张桌椅面板上。在这样一个介于燥热与清凉之间的时节,如水老师们齐聚一堂,开始了新一学年的集体备课——与其说是备课,不如说是一场静水深流的修行。


教研开始了。

 

初中组的三位老师依次上台,分享他们精心设计的作文教学流程。不带讲义,语言流畅,环节清晰,甚至不乏巧思与笑声。台下不时响起赞同的掌声和回应。教研氛围是热的,是实的,是看得出下了功夫的。

 

而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来不在台上,而在台边的那个角落。

 

盛老师惯常地坐在第一排靠窗的位置,像一尊静默的佛陀。她给自己的称号是“如水船长”——如水素养的掌舵人。她不出声,不打断,只是微微向前桌靠拢,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发出细微而持续的声响,像钟摆,也像倒计时。

 

我们早已习惯她的存在,如同习惯一种高悬的标准、一种无声的审视。她的静默,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更深切的探视——她听得见每一个设计的用心,也看得见每一处未曾触及的机锋。



“第一位老师的分享,素材扎实,步步为营……”

“第二位老师的情境创设,真实可感……”

“第三位老师,甚至穿插了幽默,课堂节奏把握得已是极好……”

 

她像翻着一本早已被翻熟的书,字句清晰,语气赞肯。

 

“但是——”

 

这个“但是”,很不意外,像一块沉入深潭的巨石,在她胸腔里沉重落下,也在我们心中激起汹涌的潮汐。

 

室内的空气仿佛因一个转折而瞬间凝滞。几位敏锐的老师悄悄抬眸,手中不自觉地握紧了笔。有人轻轻调整坐姿,有人无声地按下录音键……

 

她站起身,走向讲台中央。目光扫过全场,不锐利,却有一种深沉的穿透力。

 

“老师们如果按照刚才的讲法,坦白讲,我们的学生多少都会有些受益,写作技巧上总会前进一步……”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但是,我始终在想,我们能不能再往前探得远一些,直抵本质?”

 

她顿了顿,仿佛在等待每一个字沉入听者的心底。

 

“我们能不能做一把钥匙,轻轻一转,打开他们内心感受的宝库?让写作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成为一种能量——一种非写不可的冲动溢满心间。”



那一刻,教研室的空气变了。

 

我们不再是在“被评价”,而是在“被启发”。她的存在,不再是压力,而是一种推力——推着我们越过教学的舒适区,抵达那些未曾触及的深处。

 

她转身,在电子板上缓缓写下七个字:

 

《像大地一样的人》

 

那一笔一划,不再只是板书,而像一次开凿。

 

她开始分享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刘爷爷——那个总是欢天喜地接孩子放学、却背负着生活重压的老人。


刘爷爷总是穿着黑色衣服,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人领着后面一群孩子,浩荡地带着回家。刘爷爷还会给我们讲故事……在乡村,在我们都还在讲着方言的乡村教我们讲“普通话”。

他其实家里还有一个瘫痪的老婆子,日子并不好过。他就这样吞忍着个人的心酸,然后对我们、对生活却非常热情……

这种时候,就觉得他像大地一样,那样深广、就像一块广阔的大地、给我们这些小树苗成长的滋养……支撑了我很多时候生命的成长……

 

她没有讲“如何选材”,没有分析“怎样立意”,而是用真实的细节、克制的情绪,把我们拉进一个活生生的场景里。

 

她说:“好的作文教学,不是把情感拆解成步骤,而是把人还原为‘人’,注重感受。”

“与此同时,学生容易缺漏的是反复的点题扣题,我们要帮学生的是学生不会的关键点。”

 

只见如水老师们眼里有些闪动,理解了船长的用心良苦。那一刻,我们更加明白:她的严苛,不是打压,而是洞悉学生的清醒。她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备课中那些尚未触及的深处;也像一块磨刀石,逼着我们不断打磨教学的锋芒。



教研之后——我们懂得:所谓“集体备课”,不是流程的精致,不是埋头地输出,而是心灵的抵达,是关键的助推。

老师们写下的“下水文”,不再是为示范而示范,而是为理解而书写;

学生们在课堂上30分钟完成作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有筋骨有血肉,有情感有深邃。

 

盛老师,那个不断让我们屏息凝神的压力,也是我们备课中最坚实的力量。



如水老师优秀下水文

像大地一样的人

姚欣欣老师

我们家楼下不远处有类似棚户这样的老屋,里面常常租住着一些来城里务工的租客,阿娟家也是其中一户。大人们都喊她阿娟,但她其实早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拉扯着3个十多岁大孩子的中年阿姨。

 

我是很大很大之后才意识到租客这个群体的酸涩,小时候只觉得他们住的那个小屋充满神秘,很黑,一个女人,如何带着3个孩子在这样的小屋子生活。他们吃饭的桌子摆在那里呢?在哪里睡觉?又在哪里摆放书桌和词典呢。我常常记得放学经过他们家,阿娟一旦看到我都拿出那个有些嘶哑的嗓子,像用我的名字练歌吊嗓一样,大声呼喊我:小妹,放学回来了!一种清脆和亮丽的声调就像一道强光一样,穿越里屋的暗黑,穿到我那拖着疲倦放学回家的心底,让我感觉也常常鲜亮起来。好有热情、好主动。明明她的生活那么艰苦地暗黑着,就像大地的外表一样,但也像大地的内里一样,在黑而无声的底子里,其实早就埋藏着丰富和亮丽的花种,随时就能长出鲜艳花色,这让我常常感受到一些震撼和惊异,让我后来的生命里也埋藏好了一种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还是可以以亮丽示人的一种生活韧劲的种苗,让我隐约内在感受到一种强劲的生命力量的影响和支撑。

 

我也还记得,有一段是我婶子和我堂叔要闹离婚,当时把小孩子吓坏了,一个女人拿着一把菜刀,说要去砍一个每天熟睡在一旁的男人,撕心裂肺地哭着,从脚底生出的一种蛮力踩踏而哭诉着,可把我吓坏了,对人和人的关系的理解甚至都有了一些不敢亲近的恐惧。


我也记得让这种恐慌很快湮灭散去的,是阿娟和几个像阿娟一样强而有力体型的女人。阿娟有些胖,其他婶子也是。阿娟一只胖手一把接过这我婶子的刀,另外的婶子用身体去抵挡那随时会哭泣崩溃的身体。阿娟带头,让几个女人互相团聚起来,生出一种很强大的体谅和包容又有支撑的力量,像大地一样,当有了种子埋下的那一刻,瞬时地、即刻地、无由的、积极地集结了所有的生长力量,去支持着上面的作物,哪怕自己可能会有耗损。


为什么,为什么要去扶持和相助,原本也是几个不同的家,明明他们比婶子过得还要更难。也许我一开始还是有一些困惑的。但随着阿娟带头的几个婶子紧紧挨着的,甚至抱住大家脑门的模样、她们几个常会围成一个圈,用不同经历却同悲同哀的相劝甚至同哭的同情同怜表情就这样围着说着,让我小小的心灵也感受到了一种更强劲的人与人情感关系的连接:原来生命里,除了对自我的关照,还有一种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是一种对他人的境遇的体谅和相同苦境的悲悯。这种很内在的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原来可能我是从阿娟这样的女人身上获得了。她们就像大地一样,默默地蓄积着丰润的雨水,对承接大地上的一切的不同作物、不同人的成长历程,天然地容纳、自发地扶衬他人,让人心可以很快很快连成一片,让人安心而自在地生长着。这样连成一片的心,其实也是我和世界和他人连接的很重要的来源了。

 

很后来很后来才知道,她老公早就死掉了,他就这样拉扯着她的家和她的生活,像大地一样,隐忍着自己的辛酸,给世人呈现的是一幅活脱亮丽的生命热情;像大地一样,让一个个孤独疏离的人连成一片,让人心更有依靠,让人和人、人和世界连成一体地安然生活着。



如水老师优秀下水文

大地一样的人

黄琴老师


昏黄的灯光下,家中唯一的饭桌兼书桌让给了我,我趴在桌上预习着明天的语文课文,而母亲则蜷坐在矮凳上,伏在高凳前而母亲则坐在矮凳上,挽起的裤脚上还有未洗净的泥,宽大的手掌拿起被我淘汰掉的铅笔,一笔一画地给远在浙江打工的舅舅写信。


笔尖划过粗糙的信纸,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食叶,又像夜雨轻敲窗棂。“广财,见信好。家里一切都好……挑草头的时候,后湾的庆勇帮忙挑了好几担。”她写得很慢,每一笔都郑重得像在耕耘。字迹大而深,铅笔的碳芯几乎要嵌进纸纤维之中,在纸背凸出清晰的痕迹。我悄悄伸手触摸那些凸起,仿佛能触摸到母亲日复一日的艰辛:插秧、挑草、喂猪、洗衣……那些字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像脚印一样,一步一痕地踏过生活的荒野。


这样的夜晚,究竟重复了多少次?是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我记不清了。但母亲弓着的背、专注的侧脸和偶尔因为想起什么而微微扬起的嘴角,却像铅印一样深深烙在我心上。


她继续写下:“秧苗我和妈都插完了……你一个人在外头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没有抱怨田里的泥泞有多深,没有说外婆累病了,更没有提自己连续多少个中午没休息。她只是平稳地书写,如同大地承受四季——庄稼也好,野草也罢,秋风冬雪,她都一一接纳,默默承载。大地上可能会刮过厚重的秋风,可能也会下过冰凉的霜雪,但是母亲的身体仿佛就是有那么一股韧劲儿,一切的风霜雨雪都无法打倒她,它们只是落下,然后渐渐地消融。


四年级我们终于搬家了。旧房子重新施工后亮堂堂的,墙壁白得耀眼。母亲小心翼翼地擦拭灶台上每一块瓷砖,布置每一件家具。有时她会打着哈哈说,当初为了省工钱,她一个人搅拌水泥、刷墙、贴砖,还坐着三轮车颠簸几十里去进货。她说起这些时,语气平淡,甚至带着点自豪:“那时候晒得黑得像炭,手被石灰烧得都是窟窿,一个月瘦了二十斤呢。” 我听着,仿佛看见酷日下一个瘦小的身影承担着一般男人都无法承担的重担,奋力搅动泥浆,汗如雨下;看见她颤抖的手贴上最后一块瓷砖,露出疲惫而满足的笑。在她的字典里,没有什么“疼惜自己”,有的只是用自己的辛苦支撑起家人的生活,把自己的青春、骨血化作养料,来滋养一家人的生活。 如今母亲老了。她依然像一片丰厚的大地,持续赠予我们她所能给的一切:河里捞的小虾,树上打的板栗,她舍不得吃、却精心炖好五花肉……她默默摘尽树上最后几颗果子,掏空土壤中最后的养分,毫无保留。 她的一生,就是一片赤褐色的大地。千百年来,这样的土地经历过无数洪涝、干旱与灾难,但它只是沉默地承受,继续孕育每一季庄稼,供养每一代生灵。母亲也是如此——她接纳了所有风雨、踩踏、冷热与苦难,却始终在岁月的荒野中播种、发芽、开花,默默地支撑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根。


而许多年之后,我也希望自己能渐渐长成了她的样子,学会了去接纳起伏变化,默默地承载着生命的风雪。 大地的旁边是另一块大地。



学生当堂作文

像大地一样的人


刘景依  如水七年级学员


阳光温柔地从老旧窗户的蓝色玻璃的斑驳的友谊缝隙里透到床上的碎花棉被上。“你看看,叫你挂鱼钩时小心一点。”爷爷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个罐子,用棉签蘸着,涂到我的手上,说是消毒。我丝毫没有在意他带着一股方言感的唠叨,龇牙咧嘴地打断他:“好疼!”爷爷一脸“现在知道疼了”的表情,手却在床边抽屉里翻找创可贴,小心地撕开,给我紧紧地贴上。


我的爷爷是农民,以前在其他亲戚口中我曾得知,年轻时的他也是个急性子,可现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内敛而沉默的。看到他的背影,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一片片被他耕作过的田地,在风雨之后,除去了杂草,由荒芜变得丰饶。


爷爷拿出一个圆圆的药膏盒子,用缝衣针穿孔,又把线绳穿过去。他拉起绳子,盒子就开始转动。“给你做了个玩具,你瞅瞅。”我正盯着墙上的电视,摇摇头。他似乎并不失落,打开囤炉的铁盖,用火钳夹了块柴放进去。柴木与炭火撞击,火星纷纷扬扬地在焰心跳跃。他拎起开水瓶往我的水杯里灌:“再看一集就去休息。”炉中的温暖扩散至房屋的每一个角落,杯子里氤氲着雾气的开水降了温,摸起来很暖,似乎也是他宽大的掌心的热度。冬天的屋中,有火加柴,以及一杯热水,足以支撑起我温热的内心。我将目光回到开始的那个玩具上,绳子支撑着药盒的转动——大地以自己敞阔的胸怀温和地包容一切,让树木从它温暖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而现在,我慢慢地长大了,个头与他齐了。某天,爷爷在园中给花木浇水,和我聊起以后的日子。“等你考上大学,我要给你办升学宴。”他说着,默默算数,“红包给你包多少?你一个,妹妹一个。然后你们好好地学习,过好日子。”干涸的泥土被水淋过,花丛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爷爷沐浴在阳光中,淡淡的笑容隐藏在岁月的折痕里。


不知什么时候,爷爷那种大地般厚实、平和的心境已经镌刻在我的生活中。我们的生命在土地上生长,土地将曾经的辛酸隐去,努力地让树木和花草成长。爷爷身上跳动的力量让我们在日常中内心更加丰满,更有力量。



学生当堂作文

像大地一样的人

王子莉  如水七年级学员


看到题目,总会想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的家庭,包括他本人,本身就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他在大山中长大,家人都是农民,一生都是与土地打交道的。土地是黄棕色,父亲的肤色也是,黄中带黑,让人联想到土地的颜色。

 

父亲腰不好,母亲说是因为他从十岁左右就上山打柴,过重的负担让他身体状况并不良好。以前,日子不好过,吃饭要靠抢,所以父亲吃饭总是很快。

 

岁月将他沉淀成了一个有些沉默寡言,并不常笑的人。他像土地,沉默隐忍,从不言苦。同学看见他,经常会说:“你爸爸看上去好凶啊。”但我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将爱藏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中的人。

 

接我下课的时候,他总会驼着背,嘟着嘴玩手机,脸上的皱纹更显沧桑。而一看到我,他就把手机揣在兜里,笑着问我:“今天的课难不难呀?晚上想吃什么呀?”但我总不领情,冷着脸一言不发地把书包递给他,他只好不说话了,回家却变着花样做我想吃的。明明父亲并不健壮,甚至这几年有些病弱,但每当我看着他放下手机,忙碌在灶台前,为我准备一日三餐时,心里就有一种踏实,安定的感觉。

 

他支持我的一切想法,我养鱼,养鸟,最后其实都当上了甩手掌柜。因为我知道,父亲会帮我收拾妥当,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完成一切光鲜外表下的琐碎事项。哪怕现在我养猫,他总说不再帮忙了,却也每天变着花样给猫好吃的,正如他对我一样。他像土地支撑着庄户的人们的生活一样,支撑起我平凡快乐的每一天,竭尽所能地满足我所有异想天开的梦想。


父亲把爱藏得太好了,他深厚、深沉的爱难以直接感受和发现是因为他像土地一样的性格让他难以像母亲那样热烈地说出来。

 

一日日,一餐餐,父亲踏实地支撑着这个小家。他说:“你只管好好学习,我们一直会支撑你直到上大学!”但他已经五十了。于是乎,我开始学着像父亲一样细心和耐心,但总会失败。他只是摸摸头,说:“没事,下次努力嘛!”

 

我的父亲,像大地,踏实,深厚,却令人心安。土地会永远包容人们的所作所为,毫无怨言,父亲也是,他包容着我的一切小情绪,一切无伤大雅的小缺陷。

 

他就是这么一个像大地一样的人。让我可以成为一个无忧无虑,永葆童真的姑娘,让我心中永远充满能量,可以自由生长,无所畏惧。

 

他作为土地,滋养着自己的孩子。


如水教育 鄂ICP备18006722号-1 
复制成功

微信号: rrushui00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rrushui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