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汉小升初录取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今年,大部分区尚未大规模开展优录工作,已录取的家长们普遍关注分班情况。目前部分学校已确定报到和分班安排,如江岸区...
2025-07-26 50
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其实很多孩子会有这样的迷茫:书籍这么多,要从哪里开始读,读怎样的书、怎样读,才能上到新的一层“阶梯”,找到所谓的“黄金屋”,这其实还是很需要跟孩子们做一个引导的……
今天特别想要跟大家分享好的文章的两个维度,孩子们也可以尝试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慢慢累积内化,进而从这两个方面有突破和变化……
一 好的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有认知上的突破
我们认为,一篇好的文章的定义是,能够给孩子认知上的突破。
比如本周我们集备的张晓风的《劫后》一文,它展示的是人们在历经巨大的灾难之后仍在自足、欢乐、安然、幸福生活,进而启发作者对生活有感恩和期待的态度。
这样的认知在很多孩子这里是不具备的。一般来说,孩子们在观念上会认为历经痛苦理所应当也是痛苦的,正如电视剧、网络小说里呈现出的逻辑一样,觉得遇到苦难了,这个人也许就自弃或黑化了,再不济也要痛苦万分才合情合理。但实际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此文中张晓风从第3~8段给我们详细描写了劫后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式:历经劫难之后,人们真实的生存就是一如既往地生活,幸福欢乐也会继续。正如余华的小说《活着》最后结尾所展现的,一个历经灾难伤痛的福贵,最后是和他的牛一起,一如既往地在这块土地上耕种生存着,这才是真实的生存状态。
孩子们具有这样的认知之后,再去回望真实的生活,路上看到的跳着广场舞此刻很欢乐的人,孩子虽然不一定知道他她过什么,但一定知道她有过她的伤痛的记忆,而此刻他人不还正认真学着新的舞步,认真生活吗;看到早上卖早点的老板,我们也许也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但绝对也有过一些不顺和不如意的时候,然而此刻不正在用手去抓起白花花的宽粉下到热气滚滚的汤锅中,有力量地在活好每一刻吗……
这样的认知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回望观照,才有可能让孩子有了思想的转变和情感的流动,再让孩子们去写作表达时,才可能书写的是真实的生活和感受,而非“编造”的虚情假意……
二 读名家的作品可以让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有跃升
很多时候我们看孩子的书面表达也许会比较懊恼气愤:“语言不够生动啊”“语言不够优美啊”……
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想要“生动”和“优美”,而是没有改变的“标准”。怎样是生动的语言,怎样是优美的表达?平时阅读的时候,大家可以刻意去累积名家的表达,名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孩子们学习借鉴的典范。长此以往,你的语言材料必然会更丰富,语言使用自由。
比如张晓风在《劫后》中对人们劫后生存状态的描写以及自己领悟道理之后的感受描写,我们觉得在记叙文的学习上是可以给到孩子们很多的学习点位的:
(一)如描写植物劫后坚挺顽强的:
1细节描写:两岸的垂柳仍粘惹这黯淡的黑泥(方位、形态、颜色)
2想象虚写:那一夜它们必然曾经浸在泥泞的大水中;不知它们那一夜曾以怎样的荏弱去抗拒怎样的坚强;
3夹叙夹议:柳丝仍将毵毵如金,芳草将仍萋萋胜碧,(叙)生命永不会被击倒(议)
(二)如写人历经劫难后的从容平静的:
1侧面描写:隔楼的琴声在久久的沉寂后终于响起
2联想共情:我忽然关心起那弹琴的小女孩,想她必然也曾惊悸过,哭泣过。而此刻,她的琴声里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
3议论总结:她的琴声里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平复了日间的忧伤
(三)如写道理领悟之后的感受描写:(抽象感受如何描写/感受描写的角度)
1连接过去:有时候,我甚至能亲切地想到几万年前的古人……
2心理感受:我第一次稍稍了解那些在矿灾之后地震之余的手足
3身体感受: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的悲哀在我的血管中翻腾
相关文章
目前,武汉小升初录取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今年,大部分区尚未大规模开展优录工作,已录取的家长们普遍关注分班情况。目前部分学校已确定报到和分班安排,如江岸区...
2025-07-26 50
豆腐“佬”文/邹语晨 四年级 指导老师/朱钰我爱放学,既是因为能获得自由,又是为了见到豆腐“佬”。豆腐“佬”一直穿着那件洗得发...
2025-07-20 45
充满爱意的桂花糕文/李煜茜 四年级 指导老师/蔡梦甜清晨的微风拂过我的脸颊,递来阵阵花香,将我带回那个金桂飘香的午后,又让我想...
2025-07-20 50